詳解高穩定性鹵鎢燈的循環過程
更新時間:2022-01-07 點擊次數:1281
高穩定性鹵鎢燈是一種改進的鎢絲白熾燈。鎢絲在高溫下蒸發使燈泡變黑,如果降低白熾燈的燈絲溫度,則發光效率降低。在燈泡中充入6價元素氟、氯、溴或碘等鹵族元素,使它們與蒸發在玻璃殼上的鎢形成鹵化物。當這些鹵化物回到燈絲附近時,遇到高溫便會分解,鎢又回到鎢絲上。這樣,燈絲的溫度可以大大提高,而玻璃殼也不會發黑。因此,燈絲發光亮度高、效率高,使鹵鎢燈具有形體小,成本低的特點。
為了使燈壁處生成的鹵化物處于氣態,鹵鎢燈的管壁溫度要比普通自熾燈高得多。相應地,鹵鎢燈的泡殼尺寸就要小得多,必須使用耐高溫的石英玻璃或硬玻璃。由于玻殼尺寸小,強度高,燈內允許的氣壓就高,加之工作溫度高,故燈內的工作氣壓要比普通充氣燈泡高得多。既然在鹵鎢燈中鎢的蒸發受到更有力的抑制,同時鹵鎢循環消除了泡殼的發黑,燈絲工作溫度和光效就可大為提高,而燈的壽命也得到相應延長。
高穩定性鹵鎢燈的過程是這樣的:在適當的溫度條件下,從燈絲蒸發出來的鎢在泡壁區域內與鹵素物質反應,形成揮發性的鹵鎢化合物。由于泡壁溫度足夠高(250℃),鹵鎢化合物呈氣態,當鹵鎢化合物擴散到較熱的燈絲周圍區域時又分化為鹵素和鎢。釋放出來的鎢部分回到燈絲上,而鹵素繼續參與循環過程。氟,氯,溴,碘各種鹵素都能產生鎢的再生循環。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是發生循環反應所需的溫度以及與燈內其他物質發生作用的程度有所不同現在大量生產各種溴鎢燈和碘鎢燈,某些燈中還部分采用氯作為循環劑。